喝酒是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和傳統美德,中華民族的白酒文化也是豐富多樣,歷史久遠的。從白酒誕生以來,目前我國比較盛行的酒就是老八大名酒。老八大名酒對于我們來說都是全國的知名品牌,每一個酒都有自己的文化北京和歷史淵源,并切老八大名酒中的各個特色也是不一樣的。
有業內專家提出了“名酒空心化”的概念。所謂名酒區域空心化,指的是在部分省級區域市場,地產名酒占據當地主流市場,全國性名酒(特別是劍南春、瀘州老窖的價位上更是如此)被邊緣化,很難站在銷售的排頭兵位置。譬如河南、山西、江蘇、安徽等市場。進而提出了名酒空心化的原因。其一,名酒營銷戰略落后。面對激烈競爭的白酒市場,名酒的營銷戰略全面老化,營銷戰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。其二,名酒的價格體系不靈活,很難調動渠道的積極性,渠道僅僅將名酒作為拉升自身形象的載體;其三,在渠道策略上,名酒企業僅僅依靠傳統的糖酒公司,丟失了現代主力餐飲渠道的主動權;其四,名酒區域市場不靈活的管理模式與現代市場營銷不匹配。以及區域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、復雜程度提高需要對區域市場做規模更大、周期更長的前置投入,需要廠商結成更加緊密地聯合等,這幾個方面名酒落后于區域名酒,因此造成了名酒的區域空心化。筆者認為這個提法不夠準確。我們希望通過白酒行業競爭的核心要素――消費者價值對名酒空心化作深入的剖析。以給白酒企業,尤其是名酒企業以提示。
其一,名酒,我的奶酪被人動了嘛?
以茅、五、劍、瀘為代表的全國性名酒,從全國市場的銷售數據來看,依然占據了高端白酒的主流份額市場。從2005年白酒銷售額來看,排名第一的五糧液實現了156.56億元的銷售額,茅臺實現了41.9億元的銷售額,瀘州老窖的銷售額達到了23.57億元,劍南春名列第四,實現銷售額22.27億元。排名第五以后的白酒企業銷售額遠遠低于全國性名酒。單從白酒的銷售額來看,白酒市場整體向名優酒傾斜的趨勢已經成為現實。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?傳統名酒為消費者提供的消費者價值。其一,名酒是好酒,良好的品質給消費者提供了基本的物質需要;其二,名酒的發展,一般都經歷了數十年,甚至上百年的歷史積淀,具有悠久的歷史厚重感,給了消費者品嘗白酒回味歷史最好的載體;其三,名酒給了消費者基本物質消費之外的社會意義。與名酒吻合的是名酒的高價格,以價格為體現的價值感強,正好是這一點吻合了高端消費者對名酒選擇的因素。從這一點來看,名酒的高價格象征著消費者特殊的身份,名酒象征著尊重與歷史,與消費者對白酒飲用的社會功能意義吻合。因此,我們經常能夠看到這種現象,在我們宴請尊貴客人時候,拿出的一定是茅臺或者五糧液;在我們給某個重要領導“意思一下”的時候,手里拎著的也一定是茅五劍之類。隨著社會的發展,消費潮流的改變,這種向名酒消費的趨勢也一定會加劇。見下圖:
但是可以肯定的是,名酒市場的奶酪正逐步被“機會主義分子”瓜分、侵蝕。我們看到,名酒在包裝、渠道三個要素方面市場表現較差,消費者售后服務方面名酒幾乎為零。“機會主義分子“正是抓住了名酒在包裝檔次上不高檔、渠道體系的不完善以及沒有良好的消費者售后服務體系。因此,很多區域地產品牌紛紛從這幾點著手,以產品創新為基點,通過調動渠道的積極性,以及對目標消費者的人文關懷和細致公關,迅速攫取了部分高端名酒的市場份額。陜西西鳳酒開發的十五年西鳳酒就是典型的代表。
但是,茅臺在軍隊系統渠道占據了絕對的領導權,五糧液在各區域市場高端政、商務用酒中同樣占據領導地位。從區域白酒市場上來看,區域名酒的整體復蘇正在慢慢沖擊著名酒的市場,但是并沒有形成氛圍。同樣,與名酒空心化不同,區域市場名酒對全國性名酒的沖擊,集中在中高檔產品區間,在高端白酒市場,任何區域名酒也很難撼動名酒的地位。畢竟,由于消費水平的影響,我們看到的是社會主流消費市場。在高端、頂尖的消費中,它還沒有達到社會主流消費的階段。因此,從這個意義上來說,名酒空心化是不準確的。
從一定意義上可以說,名酒企業的營銷策略是廣種薄收,而區域市場白酒基本上采取的精耕細作。因此,給整個中國白酒行業的印象是“名酒空心化”,直白的話就是名酒在哪個市場都不占主流消費。我想如果名酒真能夠做到如區域市場名酒一樣,那區域市場白酒就沒有生存的空間。
版權,老八大名酒,轉載請附帶版權。